本笔记是B站千锋教育的课堂记录,视频课见:kafka从入门到精通

第一章 Kafka概述

1.1 定义

Kafka 是一个分布式的基于发布/订阅模式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主要应用于大数据实时处理领域。

1.2 消息队列

同步的通信方式会存在性能和稳定性的问题。

相较于同步的通信方式,异步方式可以让上游快速成功,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而且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下游多个服务的分布式事务的保障,也能保障业务执行之后的最终一致性。

结论:消息队列解决的问题 — 通信问题。

1.3 使用消息队列的好处

解耦(类似Spring的IOC)

  • 允许独立的扩展或修改两边的处理过程,只要确保它们遵守同样的接口约束。

可恢复性

  • 系统的一部分组件失效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消息队列降低了进程间的耦合度,所以即使一个处理消息的进程挂掉,加入队列中的消息仍然可以在系统恢复后被处理。

缓冲

  • 有助于控制和优化数据流经过系统的速度, 解决生产消息和消费消息的处理速度不一致的情况。

灵活性 & 峰值处理能力(削峰)

  • 在访问量剧增的情况下,应用仍然需要继续发挥作用,但是这样的突发流量并不常见。如果为以能处理这类峰值访问为标准来投入资源随时待命无疑是巨大的浪费。使用消息队列能够使关键组件顶住突发的访问压力,而不会因为突发的超负荷的请求而完全崩溃。

异步通信

  • 很多时候,用户不想也不需要立即处理消息。消息队列提供了异步处理机制,允许用户把一个消息放入队列,但并不立即处理它。想向队列中放入多少消息就放多少,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去处理它们。

1.4 消息队列的两种模式

  • 点对点模式(一对一,消费者主动拉取数据,消息收到后消息清除)

    消息生产者生产消息发送到Queue中,然后消息消费者从Queue中取出并且消费消息。消息被消费以后, Queue 中不再有存储,所以消息消费者不可能消费到已经被消费的消息。Queue 支持存在多个消费者,但是对一个消息而言,只会有一个消费者可以消费。

  • 发布/订阅模式(一对多,消费者消费数据之后不会清除消息)

    消息生产者(发布)将消息发布到 topic 中,同时有多个消息消费者(订阅)消费该消息。和点对点方式不同,发布到 topic 的消息会被所有订阅者消费。

1.5 Kafka 基础架构

  1. Producer:消息生产者,就是向 Kafka broker 发消息的客户端;
  2. Consumer:消息消费者,向 Kafka broker 取消息的客户端;
  3. Consumer Group(CG):消费者组,由多个 consumer 组成。 消费者组内每个消费者负责消费不同分区的数据,一个分区只能由一个组内消费者消费;消费者组之间互不影响。 所有的消费者都属于某个消费者组,即消费者组是逻辑上的一个订阅者。
  4. Broker:经纪人,一台 Kafka 服务器就是一个 broker。一个集群由多个 broker 组成。一个 broker可以容纳多个 topic。
  5. Topic:话题,可以理解为一个队列, 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向的都是一个 topic;
  6. Partition:为了实现扩展性,一个非常大的 topic 可以分布到多个 broker(即服务器)上,一个 topic 可以分为多个 partition,每个 partition 是一个有序的队列;
  7. Replica:副本(Replication),为保证集群中的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 该节点上的 partition 数据不丢失,且 Kafka仍然能够继续工作, Kafka 提供了副本机制,一个 topic 的每个分区都有若干个副本,一个 leader 和若干个 follower。
  8. Leader:每个分区多个副本的“主”,生产者发送数据的对象,以及消费者消费数据的对象都是 leader。
  9. Follower:每个分区多个副本中的“从”,实时从 leader 中同步数据,保持和 leader 数据的同步。 leader 发生故障时,某个 Follower 会成为新的 leader。

在一台虚拟机上启动Zookeeper:

prannt@node1:/usr/local/kafka/kafka_2.11-2.4.0/bin $ ./kafka-server-start.sh -daemon ../config/server.properties
ps -aux | grep server.properties

在另一台虚拟机上启动Kafka:

2.1 什么是MQ?

Message Queue(MQ),消息队列中间件。很多人都说:MQ 通过将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分离来实现应用程序的异步和解偶,这个给人的直觉是——MQ 是异步的,用来解耦的,但这只是 MQ 的效果而不是目的。MQ 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通讯,屏蔽底层复杂的通讯协议,定义了一套应用层的、更加简单的通讯协议。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两个模块之间通讯要么是HTTP,要么是自己开发的(rpc) TCP,但是这两种协议其实都是原始的协议。HTTP 协议很难实现两端通讯——模块 A 可以调用 B,B 也可以主动调用 A,如果要做到这个两端都要背上WebServer,而且还不支持长连接(HTTP 2.0 的库根本找不到)。TCP 就更加原始了,粘包、心跳、私有的协议,想一想头皮就发麻。MQ 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协议之上构建一个简单的“协议”——生产者/消费者模型。MQ 带给我们的“协议”不是具体的通讯协议,而是更高层次通讯模型。它定义了两个对象——发送数据的叫生产者;接收数据的叫消费者, 提供一个SDK 让我们可以定义自己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消息通讯而无视底层通讯协议。

2.2 MQ的分类

目前消息队列的中间件选型有很多种:

  • RabbitMQ
  • RocketMQ:阿里内部的一个大神,根据Kafka的内部执行原理,手写的一个消息队列中间件。
  • Kafka
  • ZeroMQ

这些消息队列中间件有什么区别?

2.2.1 有 Broker 的 MQ

这个流派通常有一台服务器作为 Broker,所有的消息都通过它中转。生产者把消息发送给它就结束自己的任务了,Broker 则把消息主动推送给消费者(或者消费者主动轮询)。

2.2.1.1 重Topic

Kafka、JMS(ActiveMQ)都属于这个流派,生产者会发送key和数据到Broker,由Broker比较key之后决定给哪个消费者。这种模式是最常见的模式,是我们对 MQ 最多的印象。在这种模式下,一个topic往往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甚至一个系统中就可能只有一个topictopic某种意义上就是queue,生产者发送key相当于说:“hi,把数据放到 key 的队列中” 。

2.2.1.2 轻Topic

2.2.2


文章作者: Prannt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Prannt !
评论
  目录